秦楚網訊(十堰日報)特約記者 柯勇 通訊員 鄭婷
連心橋、涼水泉、暖心路……在房縣城關鎮,隨處可見該鎮堅持共同締造理念解決民生實事,給居民生活帶來的新變化。自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開展以來,該鎮突出“問需于民、問計于民、問效于民”理念,用“小切口”服務“大民生”,有效激發基層治理活力。共建連心橋
“沒修橋的時候,出門要繞好遠。”城關鎮三海村村民陳大叔指著便民橋樂呵呵地說,“現在橋修好了,不僅方便我們出行,還能將我們的農產品賣出去。”
該村黨群同心、干群合力,紛紛為建橋出工出力。自連心橋項目立項以來,附近企業籌集1萬多元支持項目建設,居民踴躍參與投工,建成一座長4米寬5米的便民橋,給該村村民創造通暢、安全、方便的出行環境。
“連心橋”很小,小到從設計、施工、監理等環節都是三海村群眾自發進行,但這座橋又很大,因為它連著黨心和民心。共修涼水泉
“涼水泉池維修好以后,我們能在這里洗刷,也能保留兒時的記憶。”看著工人們正在修繕小區涼水泉池,該鎮下西關社區居民李阿姨高興地說。
涼水泉池至今已有50多年歷史,泉水清澈透明、冬暖夏涼,為居民生活帶來了很大方便。近年來,由于2號泉泉眼堵塞,導致水環境逐漸變差,且存在安全隱患。小區居民要求對泉池進行清淤,恢復原貌。
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,該社區堅持決策共謀,按照“建什么怎么建、管什么怎么管,群眾說了算”原則,社區干部入戶走訪,聽取群眾建議,并多次召開戶院會,共謀涼水泉池恢復原貌事宜。經過與群眾商議,決定對原2號泉池進行清淤,重建排水管道,并安裝防護欄、遮陽棚、路燈等公共設施。小區居民籌集資金3000元,共同恢復涼水泉池原貌。共筑暖心路
走在平坦的瀝青路上,71歲的小西關社區居民張大爺說:“社區為我們解決了老大難問題,現在瀝青路寬敞平坦,我們走得放心多了,這是一條‘民心路’‘暖心路’!”
小西關社區鄰近西關印象景區,車流量較大,巷道由于年久失修,加上車輛常年進出碾壓,路面破損、坑洼不平,嚴重影響居民出行。修繕巷道成為社區居民的心愿。
為解決群眾出行不便問題,提高居民生活質量,該社區積極向上級部門申請資金政策支持,征求并整合群眾意見建議后,拿出最佳修建方案。一聽到要修路,下沉社區的縣稅務局、縣設計院、縣農村養護中心等單位干部職工紛紛響應、捐款捐物,居民們主動投工投勞,社區采取“群眾自籌、以獎代補”方式,“黑化”巷道近3萬平方米,解決群眾出行難題,獲得群眾一致好評。